> 首页 > 装修 > 问答 > 中秋佳节手抄报装饰,最漂亮的中秋节手抄报不怕难,只要好看

中秋佳节手抄报装饰,最漂亮的中秋节手抄报不怕难,只要好看

来源:https://www.zbk.net 时间:2024-01-13 22:59 编辑:laoshi 手机版

各位好!欢迎来到今天的装百科装修课堂,我是装百科的小编:装小白,将为大家讲解中秋佳节手抄报装饰,最漂亮的中秋节手抄报不怕难,只要好看, 本文介绍了中秋节的历史、习俗和祝福。文章呼吁大家要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并在香港的“追月节”中欢庆团圆。文章介绍了如何设计精美的中秋节小报。如下为中秋佳节手抄报装饰,最漂亮的中秋节手抄报不怕难,只要好看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中秋佳节手抄报装饰,最漂亮的中秋节手抄报不怕难,只要好看

1、最漂亮的中秋节手抄报不怕难,只要好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

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2、如何设计中秋小报,急啊,快

小报的基本组成

小报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版面。版面少的有二版,版面多的有十几版。 下面,分别对组成版面的各主要部分加以介绍。

一、报头

报刊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报头。报头主要写清楚报头名称、主编、日期、期数等,还可适当插入一些图片。在设计报头的色彩时应注意,要突出字的色彩。

二、标题

标题是各篇稿件的题目。标题主要起突出报刊重点,引导读者阅读的作用。在形式上主题所用字号要大,地位要突出。

三、专栏

专栏是由若干篇有共性的稿件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版面。一般以精巧的头花(也叫专栏标题)统领,并用边线勾出,为版面中独具特色的小园地。

四、文字

文字是小报的基本单位。小报的文本一般都采用六号宋体,少数采用五号字。小报中一般不使用繁体字。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在页面中一般采用分栏形式。为了将文章与文章区分开来,一般都采用简单的文字框边线,或用不同的颜色文字、底纹色块来加以区别。

在文字的排版方式上,应尽量照顾读者的阅读习惯。横排时,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竖排时,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五、花边

花边是用来将文章与文章隔开,美化版面而设立的。因此,在设计上要以造型简单为好。纹样不要复杂,色彩不要多样,整个版面不宜变换花边太多,一片文章尽可能只用一种花边,边线数也以少为好。

六、插图

为了活跃版面,在编排与设计时可在版面中恰当插入一些插图。这是由于图形在视觉上比文字更具有直观性的优势。插图既突出地烘托出本栏目的主题,又可获得理想的装饰效果。不过,在编排时也要考虑插图在版面中所占面积和分布情况。

报刊风格

一、版面类型

根据版面的总体结构形式,可将版面分为板块式结构和穿插式结构两大类。

1、板块式结构

版面上稿件以规则的四边形为主,形成大大小小的板块。优点是版面篇幅较多、排版简单、制作速度快、便于阅读;缺点是容易导致版面的呆板、单调,不利于体现稿件之间的联系。

2、穿插式结构

版面上的稿件多呈不规则的多边形,稿件之间相互穿插,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版面较为活泼。

二、版面的美化

要设计一个美观的版面,应考虑以下几点:

1。图文并茂:图片不仅可以美化版面,而且可以辅助文字说明,还可以吸引读者视线,增强宣传效果。

2。长短搭配:有意识地在一个版面上选用不同体裁地稿件,易于解决长短搭配问题。如果一个版面需要两篇长文稿,可采用加插图、插题等方式予以“短化”;如果一个版面短文稿过多,可采用加专栏或大标题方式把它们组织起来,加以“长化”。

3。排列多样:在一个版面上,各篇稿件地安排要赋予变化。如果两个标题都采用横标题形式,应采用不要放在同一行内,以免碰题。如果两个图片放在同一版中,应注意不要放在同一行、同一列中,以免读者对比误解。

4。各具特色:版面与版面之间也要风格各异。

版面

电子小报的版面要生动、活泼、新颖;尽量做到图文并茂,给读者以形式美感为第一印象。版面的编排与设计,应以主题明确突出、版面生动活泼为目的。

稿件的字数多少,必须与版面安排结合起来考虑。如果原文的字数太少,那么可以适当增大标题字号、添加图片的形式来解决;如果原文的字数太多,就要编辑对原文进行大量删减。如果这两种方法都不允许,那么只有另换一篇字数相当的文章了。

版式有横排、横排竖排兼用和竖排式。

版面上稿件以规则的四边形为主,形成大大小小的板块。

中秋的月亮不一定都能看到。天气晴朗的时候,一轮圆月悬挂苍穹,如镜如梦,似纱的月光笼罩着大地,一切都变得梦幻般朦胧、诱人,可以引起人的许多遐想,甜美的、伤感的、已逝的、未来的。阴雨的天气,天空只是一片灰蒙蒙,月亮了无踪迹,所有的思绪只有在心底默默地流过,所有的祝愿、祈盼也都只有在心中默念,没有月光洒在亲人的脸上,阴雨天的中秋也有些许遗憾。

今天的中秋有幸是个晴朗的天气。皎洁的月光从窗外洒到屋内,也洒在母亲斑白的头发上。看着母亲比月色稍微红润的脸,我心中充满欣慰。母亲前一段时间患了脑溢血,幸亏及时发现、及时抢救,才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经过仔细调理,严重贫血的脸才有了一丝红色,身体也在慢慢康复中。

向母亲走去,将月饼递给她。感恩地望望空中的圆月,谢谢你,我心中永远的月亮,让我在这中秋之夜依然偎依在母亲的身旁,让我的亲人仍然健康。咬一口月饼,甜甜的,犹如一种幸福在团聚的亲人间回荡。热泪不觉盈满眼眶,庆幸自己今天看到的月亮没有缺口,看到的月光不会有伤感的泪珠。

一阵微风吹来,带着一股淡淡的桂花香。拿出你的来信,再读一遍,语气中充满了温暖、调皮的气息。你说在抗洪抢险中荣获三等功,你们的战友在和洪水博斗中英勇顽强,最终没有向洪水屈服。抚摸着你写的一行行字,我似乎看到了你在暴雨中奔走博斗的身影,偶尔回过头向我笑一笑,笑容还是那么自信而灿烂。给你的回信不知收到没有,信中我特意夹了几瓣桂花,是从窗外这颗树上摘下来的,你展开信时会闻到一股郁香,犹如我的思念丝丝缕缕、浓浓郁郁。

今天的月光也应该洒在你们军营红砖的楼房上、空旷的训练场上、宽阔的人行道和路旁茂盛的树枝上,你是在训练抑或是在站岗?你深沉的目光是否在凝视着清辉下波涛汹涌的海峡和海峡对岸的万家灯火?一种刺痛在你心中升起,你看到的月亮并不圆,有一小块在远处游荡。

你曾经说过,愿用自己的青春为祖国母亲守住家门,愿用自己的热血迎候母亲走失的孩子,愿把自己的身躯、心愿铺到一块平整的路基,让迷失的孩子回家时不要跌倒,顺利回到母亲的身边。夜风习习,月光溶溶,月亮满了,圆了,幻化成无数小月亮和一个大月亮,希望下一次天空中不仅有无数小圆月,也有一个大圆月,没有残缺,又圆又亮。是你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

轻轻地拉上窗纱,仍月光洒满一地,拥着软枕甜甜入睡。幸福到来时,我们要珍惜她,拥紧她,生活才不会有遗憾和残缺,才会感到头顶的月亮永远是圆的。月缺时我们要积极追寻,耐心等待,时机成熟月亮就会圆的。看,山顶的上那一轮明亮的圆月,像生活,像祝福。

自动吧!

这里大部分都是PSD文件 你去参考一下!呵

半自动吧

3、中秋节手抄报应该在上面画些什么,帮忙设计一下版面

顾名思义 刊头上一定会有中秋的字样 文章可有古诗新语 花前月下 或有夜景 植物 茶壶 杯 或月饼 ……等画 可做刊头 可做题图或插图 花边图案可用花草 风景 星星月亮 小白兔 等点线面的东西 图文并茂风格上可写实 可动漫 可剪贴 ……

上下w形的,中间画点,左右s形的,中间画心形,题目:忆月 中秋,内容嘛,写中秋的由来,中秋的传说,中秋的诗句,再写点小笑话什么的,就大功告成啦

4、中秋节小学二年级手抄报怎么做

小学二年级的中秋节手抄报的资料参考

一、中秋节的习俗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舞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民间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二、中秋节征文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这天,人们坐在月亮下赏月光、吃月饼。这不,趁着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也开始赏月光、吃月饼了。

我们全家人围站在阳台上,把大团圆月饼分成几块,分着吃。这时,我望向了远处的月亮。虽然说“月到中秋分外美”,可今天的月亮似乎周身围绕这一股叫做“思念”的愁云。这时,我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好朋友----灵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描述了我此时的心情,不知她现在是否也在望着月亮,思念着远在他乡的我呢?只是月亮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那股愁云已经消失了,仿佛在告诉我不要太悲伤。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一只雪球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我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这温柔恬静的月光,才能这般地恰到好处。我的周围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挂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月光照得树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婀娜多姿的柳树的稀疏的倩影,别提有多美了。

爸爸告诉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中秋那天,相传,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那里面有黑色的影子,那就是广寒宫里的嫦娥、吴刚、玉兔和桂花树。

我凝神望着月儿,口里嚼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着月亮的传说,我又想起家乡的好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三、描写中秋节的诗词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輧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5、中秋节手抄报

中秋节手抄报相关内容: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一般有吃月饼以及赏月的习俗。

中秋节传说: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手抄报可提供相关内容: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一般有吃月饼以及赏月的习俗。

中秋节传说: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6、中秋节手抄报应该画些什么,简单的

很简单。写嫦娥奔月,写苏轼的水调歌头,写中秋节的由来,画圆的月亮。

百度知道团队4很高兴为你解答!资料来源百度,转载仅供参考,祝你愉快!满意请采纳哦!

一下这些都可以作为你的素材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亮,古人,小桥流水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